2021年终总结


2021年即将过去,回顾一年来所经历过的一切,发现过得挺艰难,不过再难也要翻过去。在写这份年终总结时,我略去了工作部分,因为它需要花更多时间去复盘,接下来我就只从听书、写作、读书和生活四个方面去回顾。

一、听书

听书虽然不能代替读书,但是外出或读过书之后再听,还是有收获的。以前我对樊登读书有些偏见,一是这个人看起来不像读书人,反倒像杀猪的,二是我有了分别心。其实人不可貌相,正如冯唐说的「我看起来像杀猪的,其实我是写诗的」一样。我戴有色眼镜去看待别人,就有分别心了。

不管我怎么看,那个人一直在那里,他不会因为别人喜不喜欢自己而停止做自己该做的事,我该做的是无分别心地接纳让自己进步的一切东西,包括不喜欢的人,不爱读的书。

趁着双11买1年送1年活动,我充值了樊登读书会员和非凡精读馆。一个多月下来,我用1.25倍速听了10本书,有的听了许多遍。其中《次第花开》20遍,《正念的奇迹》18遍,《王阳明哲学》10遍,《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》8遍,《西西弗神话》5遍……

我用过得到听书,路上读书、喜马讲书和樊登读书,说点使用感受。得到听书比较专业,比较完整地解读一本书,听过之后不读书也行。路上读书的质量很高,选书范围小而精,只是主播的语调有点夸张,适合开车时听听。喜马讲书有点杂,有的书讲得很好,有些就浑水摸鱼;樊登读书夹带私货较多,适合读过书再听,或者听过再读书,不能代替读书。

我今年才开始听书,虽然有一定收获,也比较认可这种获得书本信息的方式,但是2022年我不会花太多时间在听书上,更不会漫天撒网式听很多书。我一般会选择几本自己喜欢的,讲得比较好的书稿,听几十遍,甚至一百多遍,再找那本书的不同版本多读几遍,写几篇长文笔记,真正内化为自己的知识。

二、写作

今年我在公众号「书邦人」一共写 165 篇文章,约 20 万字,主要有读书方法、书单、好书推荐和细读《易经》几个方面。

① 读书方法

读书方法文章我写了 25 篇之后就不写了,因为我发现这么写下去比较零散,于是打算把没有发布出来的笔记和发过的文章,花5-6个月整理成一份比较完整的专栏或电子书,才能形成一个条理清晰的知识体系。下面是其中的一部分文章:

② 书单和好书推荐

今年我只在公众号推荐了5本好书,分别是《我的人生样样稀松照样赢》、《遥远的救世主》、《专注力,就是你的超能力》、《巨人的工具》和《超级符号就是超级创意》,若有兴趣,你可以点击下方的链接阅读:

书单方面,我一共写了 36 篇文章,涉及各个领域的 108 本书。我写书单文章的原则是,只推荐读过的书,希望对别人有用,尤其是一些不知道怎么买书的朋友,提供参考。下面是 36 篇文章的链接,你可以有选择地阅读:

③ 细读《易经》文章

这么多年来我读了不少书,可大部分是不值得读两遍以上的烂书,更别说值得读三五遍,甚至十遍以上了。后来我写《你有读过10遍以上的书吗?》后,就清理了近500本书,其中有一部分低价卖给了多抓鱼348本,拿45本到深圳图书馆换书中心兑换积分,大概100本直接扔掉了。

我发现值得精读和细读的,只有老祖宗留下的那些经典,于是就有了细读国学经典的想法,并计划写一系列文章。我打算从《易经》读起,接着读《大学》、《中庸》、《论语》和《孟子》。读完四书之后再读《道德经》、《庄子》、《鬼谷子》、《孙子兵法》和《传习录》。

细读这十部经典,大概用5年时间,期间通读《资治通鉴》和《史记》。目前《易经》部分只读了前面的乾坤两卦,写了 9 篇读书笔记。我写细读文章的原则是不争对错,努力去挖掘书里有用的东西,反观自身,多在事上磨练,让知识为我所用

三、读书

我今年读了100本书左右,主要集中读书方法类上,还读了毛泽东选集,小说、心灵鸡汤、理财、周易和八字命理类书籍。其中这几本心灵鸡汤是读了两遍以上的:

①《我的人生样样稀松照样赢》

本书作者斯科特·亚当斯是漫画《呆伯特》的作者,他的人生确实样样稀松,没有拿一点是特别突出的,就如他画的呆伯特,说实话画画水平真的一般。那么他为什么「照样赢」呢?最大的原因是他把每项技能练到行业的前25%。

比如漫画《呆伯特》,亚当斯的画画技能勉强达标,他写笑话的水平不算最好,但能达到前25%,这两者结合起来,《呆伯特》能挤进前15%了。亚当斯还有坐办公室的经验,对办公室政治十分熟悉。这三者结合起来的化学反应是巨大的,成就了以讽刺职场问题的作品——《呆伯特》漫画。

如果你认为自己资质平平,一无所长,那么就可以把两到三项有关联的技能练起来,做到行业的前25%就行。比如你是一名程序员,又会演讲,那么你就有机会成为所在部门的领导。

②《遥远的救世主》

豆豆这本小说我写了三篇文章,写欧阳雪的那篇没有发出来。其中一篇是上文提到的好书推荐,另一篇写的肖亚文:《靠七个字逆袭的肖亚文,告诉我们如何过得更好》。

书名遥远的救世主,就是离救世主很遥远,或者没有救世主的意思。我们遇到问题时,倘若第一时间想到找人帮忙,或者失败了把事情搞砸了,抱怨没有人帮忙。这便是一种典型的寻找救世主的弱者的思维,用丁元英的话说是文化属性中的弱势文化。弱势文化的特点就一个字:「靠」

在家靠父母,出门靠朋友,靠菩萨,靠皇恩浩荡,总之把这个「靠」字刻在骨子里,靠别人就行,谁有钱谁厉害,谁就是我的救世主。这种人靠别人来改变自己,一生都是弱者。而强者是没有救世主的,遵循天道(客观规律)做事,洞察人性,总结规律,看出因果。

③《被讨厌的勇气 》

作者岸见一郎从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角度出发,讲到了弗洛伊德的归因论和阿德勒的目的论的区别,讲课题分离,自我改变,活在当下和保持幸福感等,都是应对人际关系带来的烦恼的解决办法,对话体的形式读起来很轻松。

其中的课题分离就有启发意义。所谓课题分离,是在遇到烦恼和问题时,先弄清楚是谁的课题,如果是别人的就不要去干涉,是自己的就勇于面对。换句话说,别随意去干涉别人的生活,也不要让别人干涉你的生活,要懂得课题分离。

比如你爱一个人,对方却不爱你。爱一个人是你的课题,不能要求别人也爱你;而对方不爱你是他的课题,与你无关。就如歌德说的:「我爱你,但是与你无关。

同理,某个亲戚朋友对你不好,你可以对他不好,也可以对他好,那是你的课题,他对你不好是他的课题,与你无关。这么一想,烦恼就少了很多。但是课题分离不是去疏远别人,而是让你多了一个看待人际关系的角度。

④《正念的奇迹》

压在箱底几年的一本书,今年读一遍之后去听书,每听五遍读一遍,目前听了 18 遍,在读第四遍,它对我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。我们平时说保持正念,保持正念,可能只是说说而已,不知道正念是什么。其实保持正念很简单,当你做某一件事时,就只做那件事,没有多余的杂念

比如我在吃饭时,就好好吃饭,不看抖音不刷微博,饭到嘴里慢慢咀嚼,尝到饭菜的味道,保持全然的觉知,其他的一切与我无关,也不去想吃饭之后要干嘛。可很多人就会这样做,吃饭时一边看视频一边把一样叫做饭的东西往嘴巴里送,怎么咬怎么吞下去他都不知道,你扔一片纸巾到菜盆里他也照样夹起来往嘴巴里送。

有人刚吃几口就狼吞虎咽,或催着同桌人快吃。在学习、工作上也是如此,没有正念的意识就难以专心,否则很多事情可以做得更好。

⑤《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》

以前看到别人读这本书时,就认为人家读书品味低,反正我是不读这类书的。后来我放下偏见,专门买十几本之前看不上的书慢慢读,其中就有这本,读完之后发现他是一本神书。

我拍了张图,是史蒂芬·柯维讲七个习惯之一的积极主动时,提到的影响圈和关注圈。我们每天把精力主要放在关注圈的事情不少,而真正投入到影响圈的时间不太多,一般成事的人则优先关注影响圈,对关注圈有选择地关注。

比如每天刷新闻,聊某明星离婚了,谁有外遇了,或者三更半夜侧躺着刷小视频,看起来日子过得很充实,实际上都是关注圈的事情。所谓关注圈,就是跟你没关系,不关注也死不了人的小事情。而影响圈,就是做了之后对你影响深远的事情,比如读书,有效社交,写作,搞钱……

除了重点推荐这几本书,毛选是每日必读的,我打算每年读一两遍,再有选择地阅读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选集。其他零散的书,即不是某个系列书单内的书就尽量不读,把时间花在值得读两遍以上的书上,慢慢清理不读的书。毕竟人生短短几十年,能把几本书读透已经很了不起了。

四、生活

从11月1日起,我把作息时间做了调整,早上5点起床,晚上10点睡觉,加上30分钟的午睡,一天大概有7个小时睡眠时间。实际上睡眠时间除了跟睡眠质量有关外,睡多长才够因人而异了,不过衡量的标准是早上起床之后有没有去做事的干劲。

我一般在 5:00-7:30 写作,大约两个小时写成一篇文章,修改之后在公众号定时发布。白天八小时正常工作,18:00-19:00 运动健身。平时若不运动的话就看书或者听书两遍,每周再踢一场球。晚上时间读书做笔记,22:00 把手机放在客厅,准点睡觉。

因为早起,我得早睡。刚开始早睡有点困难,毕竟从平时的 23:00  提早了1个小时,生物钟暂时乱了,不过好在很快调回来。其实22:00 睡觉不算早了,按照古人「日出而作,日入而息」来看,晚上七八点睡最好,不过不现实,在农村八九点睡的很正常。

没有特殊情况的话,2022年我还是保持现在的作息时间,尽量利用早起多读一点书,多写几篇文章。一天24小时,减去工作和睡觉的16小时,还有8小时业余时间,参考《奇特的一生》柳比歇夫的时间记录法,还是能做成不少事情。

2021年发生不少事情,不过有句话说得好:「这世上,除了生死,其他都是小事。」今年父亲离开了,而我陪伴他走完人生的最后两个月,这两个月比10年来陪他加起来的时间还要长,实在不孝。

在两个月里,我每一刻都极有耐心地照顾父亲,任何时候对他都是发自内心地和颜悦色,只可惜陪伴的时间太短了。当时想起以前读《论语》,子夏问什么是孝,孔子说是「色难」,照料父亲的这段时间,我才真正明白什么是色难。

作为子女,最大的孝不只是让父母吃好穿好,而是在任何时候对他们都保持和颜悦色,这是极难做到的,所以孔子才说色难。我们和父母观念不同不假,可我们总是无视这种差别。

有时候,我们为了父母好而斥责他们的一些行为,比如不让他们多干活,不让他们吃垃圾食品等,目的是为了他们好。可我们从没想倾听过他们的真实想法,只是我们认为好而已,最后彼此都不开心。

有人很久才回一次家,见面不是给父母摆脸色就是吵架,当一天回家叫爸爸或妈妈没人答应时,才后悔没早点对他们好一些,即使给不了他们锦衣玉食,能保持和颜悦色也是一种孝。

五、结尾

最后说一下明年的读书和写作方向。读书将聚焦在传世经典上,兼读《资治通鉴》和《史记》,作为写作的主要案例。其他闲书读《毛泽东选集》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等。创业和互联网变现的书和资料也得多读,比如生财有术和花爷的星球文章。

在写作方面,我计划用五个月细读《易经》,在公众号写约20万字的文章,接下来细读四书,争取在年底前读完,写15万左右的读书笔记,按照今年的写作进度,应该可以完成。

今年就这样吧,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,也没那么坏,愿 2022 年每个人都过得更好。

本文为韦海生原创文章,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weihaisheng.com/1028.html

作者: 韦海生,公众号:韦海生

韦海生公众号作者,书邦人学堂创始人

发表评论

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

联系我们

联系我们

18718059645

在线咨询: QQ交谈

邮箱: 53160813@qq.com

在线时间:周一至周日,9:00-21:30,节假日休息
关注微信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关注微博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