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 韦海生博客 随笔 正文 下一篇:

给自己做减法

三月底有几个书友邀请我参加每周共读一本书活动,我没有参加;有两位朋友发起的每日读书打卡,我也没有参加。因为共读最大的问题是众口难调,而读书打卡对于需要培养阅读习惯的人来说有必要,可对我而言就没那么迫切了,所以我只想先按照自己的节奏来读书,暂时不活跃于各种读书圈子。

其实我是在有意识地给自己做减法,只保留自己认为最重要的事情,把精力花在刀刃上,毕竟我吃过太多注意力不集中的大亏,至今还未完全改正过来。再说了,这个世界无论丰富到何种程度,机遇数不胜数,我们能做好的事情永远都是那么几件而已。而且一天只有 24 小时,花了一个小时做这些,就无法再做另外一些,读书也是如此。

近两个月我没买过一本新书,因为当我读书时间增多而开始忽略了去淘书时,买书的冲动就大大降低了。我发现每次买回来的一整箱书,有一大半是凑单而非必买,说白了有一种贪便宜的心理作祟,觉得买多了折算下来每本书的价格就降低了。这便违背了我给自己定下的购物原则:在支付得起时,如果犹豫要不要买一件东西是因为它比较贵,就买下来;如果想买只是因为它便宜,就不要买。因此,今后买书时只买想读的,哪怕再贵,甚至去孔网竞拍也要买下来,如果暂时不需要,哪怕有 300-200 的抵扣券也不买,尽量在购书上做减法,把多余的注意力放在书页上,多读几本书。

如果一个人足够认真地读上十本书,他就能成为一个圣人。」法国作家福楼拜的感慨给了我很大的启发,他试图在生命的最后十年写一本百科全书式的小说《布瓦尔和佩库歇》,并为写这本小说阅读了一千五百多本书,涉及农业、园艺学、化学、医学、地理学等学科。我想福楼拜之所以读完这么多书,肯定是一目十行快速读完,而不是一字不差地阅读,最终他没有写成那本小说,却在阅读中发现了书籍的无穷无尽,才发出了这样的感慨。大约在一年前,我就拉了个私人书单,就十本,堆在床头柜上,精读一遍之后就在每晚睡前漫无目的地翻到哪算哪,反复阅读。不过相对于多读书,我更倾向于多写作。

之前读过帕慕克的一篇文章《年岁既长,我开始丢书》,他说:幸亏对我来说最紧要的不是拥有好书,而是写出好书。对我而言更应该如此,一个月读两本和四本书给自己带来的改变差别不大,即使每天读一本也赶不上图书出版的进度,也没有必要。毕竟好书就那么一两百本,每个月读两本也可以读几遍了。于是我就刻意地固定读书和写作时间,把写作时间段优先放在不容易受打扰的清晨,读书则安排在晚上,因为多写作给自己带来的改变和进步远远大于读书,只有在写作(包括写书)时才容易深入思考。

在物质需求方面,我尽可能不持有占据自己精力的东西,只把经常用到的物品用好,用坏了再买,而不是买来大量闲置的物品。一个人的注意力之所以容易分散,根源在于物质需求过多,玩物丧志,容易沉浸其中而忘记正事。比如整天看电视剧,刷微博朋友圈的人,没事玩抖音的人,他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做的事情没有任何收益,也无法提升自己,时间白白浪费了,用采铜的话说都是做一些「短半衰期,高收益值」的事情,这种事尽量少做或不做。所以尽量在生活中减少物质需求,就如芒格说的「你不需要很多物质的商品来满足自己大量愚蠢的需求」。

就如前两天过生日,我本打算买一台平板电脑来玩玩,晚上睡前再用它把曾仕强的 142 集《易经的智慧》视频再看一遍,但还是把暂时的欲望往后一两天缓一缓,即所谓的「延迟满足」。今天我打开网站购物车时,却没有购买的欲望了,因为我根本用不着它。想看这些视频,我可以在笔记本电脑上看,也可以拷贝到移动硬盘里再连接到电视机上播放,完全没有必要用平板电脑。我的目的是为了学习,在书桌或者靠在沙发上我一样可以学习,再说了平板电脑只是工具,它可有可无,我只需要用心去学习,在一段时间内我能保证集中注意力学习就行,这个才是最重要的,它关系到我是否有收获。退一步说,即使没有电脑,没有电视机,大不了我不看视频,也还有书可以读,我想要获取知识的愿望总不会落空。

在社交关系方面,我反应比较迟钝,基本没什么心得。记得好多年前一位公司领导对我说,要主动去结交不同类型的朋友,不要吃喝玩乐都是同一群人。这些年我也尝试着接触各种人群,但是熟人很多,朋友却很少,自我剖析后发现问题几乎出在自己身上,因为自我定位比较模糊。在朋友圈子里,我没有让别人知道我长期要做什么,成为什么样的人,我没有一样东西是别人在某个时刻第一时间想起的,这直接模糊了对我印象,这一点只能改进和提升。

另外,社交人数我也需要定期维护,学会做减法,把有限的精力投入到更值得交往的人身上,且在总体上设置一个定值,比如 150 人,即参考「邓巴数字」的 150 定律(Rule Of 150)。比如把微信好友划分,圈定 150 人作为社交上限,其中 20 人左右为深入跟踪交往的,这是一个定值,但好友会有变动,进一个退一个,即加一个好友,就移除一个到 150 人之外。所有自己认为值得交往的朋友只有一个原则:不相互取悦。不过我更愿意去尝试建立自己的「伙伴圈」,以人品、信仰和能力为参考,人数多多益善,但能够找到几个已经很了不起了,有点像古典说的建立以 5-7 人为核心的「现实理想集团」,这一点很难,找到了便一生受益无穷。

写到这里,翻看了手机里的 APP,只留下几个常用的:阿里小号,印象笔记,支付宝,招商银行,讯飞麦克风(语音写作),GoalTracker 和微信。在给手机「瘦身」后,我每天打开手机的次数少了很多,除了写作时间,就只在固定时间看看微信和阅读一两篇公众号文章。这两个月来我卸载了不少手机 APP,却发现生活和工作丝毫不受影响,反而比以前更专注了。曾有人问我如何减少打开手机的次数,我说可以设置复杂一些的锁屏手势密码,比如我就用后天八卦锁屏,类似于九宫飞星图,只少了一画,手慢了就会出错,看图:

其实无论少玩手机也好,减少购买东西也罢,包括读书写作和交友,我都想给自己做减法。人生不也是不断做减法,不断筛选的过程吗?当放弃,补充,再选择,放弃,最后剩下的都是非常重要的东西,至少对个人来说是如此。如果无法用时间去丈量生命的长度,就用减法让自己的注意力得以延长,让每一天过得比以前的自己更有价值,不也挺好吗?

本文为韦海生原创文章,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weihaisheng.com/213.html

作者: 韦海生,公众号:韦海生

韦海生公众号作者,书邦人学堂创始人

懿古今进行回复 取消回复

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

7条评论

  1. 我是你微信公众账号的读者,特别喜欢你写的文章。有个小建议,博客文章最好不要引用公众号的图片,这样会打不开。

  2. 我是每天觉得做的事情太少,总是把时间浪费,睡觉前觉得我擦这一天,没做几件靠谱的正经事情。

    1. 以前我也安装好多,但大部分不常用就卸掉了。书还是按照自己的喜好读,否则就变成负担了,哈哈。

联系我们

联系我们

18718059645

在线咨询: QQ交谈

邮箱: 53160813@qq.com

在线时间:周一至周日,9:00-21:30,节假日休息
关注微信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关注微博
返回顶部